习惯改变试验

都说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,可怕指的是习惯很难被养成,一旦养成,就难以改变。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在无意识中形成的习惯,自己像机器一样,具备触发器,遇到特定的情境便会自动执行习惯,完全不需要经过你的大脑,不需要念想,不需要渴望,你就做了习惯。

我最近意识到的一个无意识的习惯便是打开阿B,不谈背后的机制原因是什么,就是老生常谈的短视频成瘾问题,我更多关注的是这个习惯的发生。当我无聊时,打开阿B;当我想放松时,打开阿B;当我想打发时间时,打开阿B;吃饭时,打开阿B。查看去年阿B的年度使用报告,我甚至有个年度全勤奖——每天都打开了阿B。

嘶!我意识到打开阿B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哪怕是同类型的其他App,都不曾使我养成这样的习惯,就这么无意识地形成了。阿B确实是还不错的App,尤其是它上面的长视频内容。不过,我的预期是偶尔看看那些高质量长内容,并不打算每天都在它上面花费1、2个小时甚至更长。

这个习惯的可怕之处在于,哪怕手机的桌面没有放它,打开需要到app资源库找。复杂的交互限制,并没有打破惯性带来对打开阿B的渴望,于是,我把阿B从我所有设备上删除,仅剩通过电脑网页端的打开方式,堵死大部分打开路径,留下一个体验不算太好的方式。不完全掐断路径,毕竟我还是喜欢阿B上的一些高质量内容的。

戒断反应就出现了,处于习惯打开阿B的情境时,没有阿B可打开,竟然出现一定程度的慌张,行为上的不知所措:打开手机,到处翻找,关闭手机,如此重复。我意识到,得堵疏结合,慌张是一定的,安全的旧习惯没了,自然需要新习惯的形成。

我开始在这些情境下打开Kindle,看书。为了让自己更容易接受看书的行为,一上来我没有选择那些大部头,而是选择一些轻松的小说,马王爷的故事正合适。刚开始2天,读完《桃花源没事儿》……数月后,阿B就成功被替代,而我也读完4本书,其中还包括一本大部头小说《挽救计划》。

总结这次习惯的改变:

  •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,强大到像强力胶水粘着你,无法说改就改;
  • 无意识形成的习惯,更加根深蒂固,改变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反应;
  • 改变情境,是改变习惯的第一步。例如回家路上一定会买根烤肠,改变的方式首先是换条路回家;
  • 旧习惯的改变,必定伴随新习惯的形成,可以想想用什么新习惯替代;
  • 堵疏结合,别直接叫停习惯,留下一定的缓冲,伴随新习惯形成后,旧习惯自然会拜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