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被牦牛剃毛绊住脚:既要警醒也要允许自己跑偏

Salut, ça va? Moi, c’est Enzo.
嗨,你好吗?我是恩左。

Yak Shaving(牦牛剃毛),一个源自于技术社区的俚语,是我在为了重构个人网站,逛Now时,意外在法国开发者 Stéphane Klein的Github账号中看到这句话“I practice the yak shaving”,DeepL插件给我翻译成「我练习牦牛剃毛」。这哥们儿挺野啊,既是开发者,又是牧民?脑海中,天苍苍野茫茫的自然环境下,一个端着电脑,站在牦牛旁的法国人???这画面也太AI了,不对。

我赶紧AI Search一下,哦~~~恍然大悟,原来是这么个Yak Shaving(牦牛剃毛):本意是代表一种现象:用过于复杂、专业或偏离主题的方式来冗长地讨论一个问题,而忽略问题核心。当有人说,Stop yak shaving时,即提醒话题有点儿偏了。

有点儿类似于现在梗诞生的过程。一群技术人员最初在讨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“如何将一头牦牛剃光”,很快讨论的人把话题引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:

  • 这把剃毛刀是什么牌子的?
  • 我觉得还是XX品牌的剃毛刀好一些,他们家以前是做工业级用具……
  • 他们家还生产钓鱼装备吗?我最近在钓鱼,需要……
  • 我想起了奥卡姆剃刀定律……
    ……

就这么一点点跑偏了。其实,我一开始是为了重构个人网站的Now页面,想去看看别人的长什么样的,结果,我却去了解什么是Yak Shaving,这个过程就很Yak Shaving,讽刺到我了。

Yak Shaving确实值得我们警醒,不过,从个人实践来说,我觉得Yak Shaving更多适用于多人参与的场景:团队协作,群聊。一个群体是有共同目标才聚集在一起的,当一人跑偏时,大家跟着跑偏,大大降低了达成共同目标的效率。

为啥大家都跟着跑偏了?很简单,这个过程堪比一个心流过程。大家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偏过去了。对群体效率不利,对个人来说,尤其是取悦自己的角度来说,我们应该让Yak Shaving发生。人在做一件事情时,最难的就是开开心心地投入,如果你能投入进去,哪怕Yak Shaving了,走了一些弯路,但目标达成了,你也乐在其中,那就不应该拿着Yak Shaving去苛责自己是效率低下。

个体不是群体,群体在达成共同目标时,是要追求群体最优解的,往往会希望群体中的每个个体,都像精妙的机器一样,最高效率,毫不出错。可惜,人很难每次都做到机器的那样高效。人的思维会发散,这是人作为生物的本性,这意味着创造和更多可能性。

马伯庸作为当今最火热的小说家之一,他多次在尾声处提及,他的很多创意来自于一次次Yak Shaving式的意外,比如《食南之徒》的故事源于《史记》里一段关于“因为一种食物被灭国”的记载;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主角张小敬源自《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》中,有一句话是“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”。

换个角度来说,如果不是我在更新个人网站主题时,偏到Yak Shaving,也不会有我查阅Yak Shaving相关的信息,了解这个词的俚语意义是什么,更不会有这篇文章的诞生。整个过程都是一种取悦自我的过程,也是心流的一种状态。何乐而不为呢?

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的跑偏,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‘牦牛剃毛’故事!